大家都喜歡購入格局方正的規矩屋,認為那才是最好的配置形態,但光有方正樣貌,卻少了採光通風,這樣還算是值得花大錢投資、可以居住二十年不會生膩的好屋嗎?說真的每塊基地形態都不同,無論是面向南方還是西方,格局好不如規劃好,最好能夠按照每戶基地受光面,調整成家裡每個區域都能有陽光入住!但這樣的建築有機會在台灣出現嗎?有一群認真在做建築的年輕人,不走傳統商業掛帥道路,只希望做出自己也想花錢購入的宜人住宅,這次很開心能有機會前往新竹拜訪,他們是 大硯建築,甚至為了讓大家更了解他們,自掏腰包出了「Urban architecture 爾本建築」建築書,記錄著一路走來的建築本心,最後也提到他們目前集大成的里程碑「五五侘」作品,與其透過電視宣傳行銷,更寄望大家花一小時的時間,好好透過書本品味大硯建築。
台北是台灣建築住宅案最密集的都市,緊密地貼近相繼築起,很難說有什麼美學設計外觀,更別提希望能夠成為都市計劃中美麗的一環,雖說人們需要房子居住,但如此擁擠的市容景觀市是我們想要居住的環境嗎?退後幾步我們來到竹北市,擁有街廓整齊的完整都市計劃,秉持迎合與都市環境共同變好的心意,大硯建築不是從蓋房子才思考,而是將土地購入之後,開始觀察周遭區域,試圖透過不破壞卻輕盈融入土地的建築方式,打造出適宜生活的環境,從微小的根本做起,堅持「由一棟住宅建築做起,慢慢影響改變城市面容」。
遵照傳統想法,對於建設公司而言,蓋房子這件事應該只要考慮成本花費、一坪最多可以賣多少、能夠售出多少戶就好,而大硯建築卻事事擔心,害怕對於居住者生活環境考慮不周全,煩惱道路寬度、視野棟距,甚至擔憂太過巨大的高樓,是否會成為欺壓附近華廈、透天厝的惡鄰。所以犧牲原本可以賺取最大值的獨棟式超高大樓想法,轉而變成僅有 12 層樓的「五五侘」,並且將一樓部分區域打造成開放綠地,試圖形成都市一角的「城市聚落」。不為譁眾取寵,撇開商業導向,從基地塑形討論之初,只打造符合需求的住宅建築。
都市裡美麗的建築很多,但同時兼具機能考量的卻少之又少,大部份建材多元堆疊運用,多是為了吸引購買目光,忽略居住者爾後入住舒適與否,這樣的建築真的值得駐足嗎?反觀大硯建築,從第一個作品「二十二間堂」開始,不停在內自檢討,延續不同風格的突破,進化到下個思考階段,最終到「五五侘」以建築為出發點,進一步與都市對話,開始開放綠地、移除裝飾性物質,回到格局、功能放第一的思維順序。你會發現建築外觀存在許多不規則窗戶與寬度不一的牆面,那是為了呼應生活習慣而生,浴室的窗戶講求隱私,就儘量縮小比例,另外利用三角垂直假柱,巧妙修飾視線方向,即使家中樓層較低,也不怕居家隱私被看光光。一一思考與居住者息息相關的特性,反饋於建築上頭,構築出擁有實質意義、功能強大的居住空間。
拉打開家裡的窗簾,你想看見的風景是什麼?綠地,應該是絕大多數人希望的答案,可是城市中放眼望去,建築之間緊鄰相依,看到得多是別人家的客廳風景,如果想要有所改變,只能往高樓挑選。為了突破現行建築狀況,從開始規劃土地時,大硯建築則反其道而行,在「五五侘」一樓精華地段,擺脫商店為優先的建築標準模式,呼應周遭綠地公園環繞,大幅退縮建造基地,打造屬於建築本身的森林氛圍,讓入住的屋主們每天圍繞在綠色環境中。而且建築裡的社區公園同時開放給附近鄰居們,以零距離友善態度,歡迎大家隨時共享,回家的路有綠樹包圍,無需特意繞道。
想必大家都有參觀建案的經驗,相同案子裡頭幾乎每戶基地構造都類似,以電梯、樓梯為出發翻轉,只是坪數略有不同,但要知道一塊土地從零開始,每間每戶受光面、基地條件均不相同,運用制式框架建造出格局相仿的房屋,入住時勢必有些部分空間會受到影響,可能是客廳採光不足、廚房通風不好等,其實回歸真實面,都是為了成本考量,盡可能在有限區域裡,讓土地物盡其用,發揮最大附加價值。
但大硯建築卻選擇不一樣的規劃模式,透過做建築的本心,從居住者的角度思考,怎麼樣才是最完美的舒適居住體驗。於是新建案「五五侘」捨棄純粹裝飾建材外表,在需要的地方畫出大面積窗戶迎接陽光,需要隱私遮蔽的區域,透過厚牆阻擋外界視線,將最重要的採光、通風條件納入首要考量,恰好適中的比例拿捏,形成五棟、五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格局,盡力完善最大的硬體空間,而這些體驗,只要走一趟「五五侘」,你就會了解。
成立於 2008 年 4 月,秉持人、空間與都市環境共好心意,持續蓋築適宜居住舒適環境,「選擇走一條人少的路,看見不一樣的風景」。從第一個作品「二十二間堂」推出,陸續發表「四十八章」、「三十二品」、「二宅」、「如一」、「俬見方」、「五五侘」,透過建築創造更美好生活。強調住宅出售並非結束而是展開服務交流,多次與國際知名品牌聯名舉辦活動派對,包括蘇富比、佳士得、軒尼詩等,邀請住戶一同慶祝、分享生活,從交屋開始變朋友,落實「大硯,一直都在」的理念。
更多 大硯建築
@官網 @faceboo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