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經成排高聳樟樹,春天和煦的陽光穿過樹梢,與沙沙的微風一起拂過肩膀、降落在地面…正對門牌號碼感到迷惘時,一位堆滿笑容的女性從玻璃窗探出臉來,招了招手。呂小姐的家在桃園一座彷彿大公園的社區,進入社區會先穿越一段緩坡林蔭步道、種滿杜鵑和茶花的中庭,最後才會看見充滿花草、以木牌裝飾的小巧門階,這就是呂小姐與先生及兩個孩子的家。共 4 層樓外加一個地下車庫空間,坪數格局與一般透天宅相仿,不論一樓底部的廚房、梯間、到閣樓都有令人欣羨的滿滿採光!最不可思議的是…整個改造過程未經設計師之手,全是呂小姐構思、重組空間規劃,再由一家人與工班師傅們合力溝通、學習、一而再調整,付出血汗而完成。現在,趕快和我們一起來參觀隱藏在綠蔭社區中的夢幻居家吧。

桃園市龍潭區 / 屋齡 20 年 / 入住約 4 個月 / 透天 86 坪 / 格局 3 房 2 廳 3 衛
「自然系大地色調」與「樸實手感」正是踏入屋內後浮現的第一印象,格外令人感到放鬆,尤其在這樣舒爽的天氣裡,很容易產生是來度假的錯覺。玄關進來就是一片挑高區。一樓,斜拼著南方松地板,這是全家人一起欣賞電影、聆聽音樂的舒適客廳,餐桌區則轉換為水泥粉光地板,透過造型不一的玻璃吊燈,閃爍與客廳很不一樣的用餐氛圍;而二樓,挑空區形成一道弧形夾層空間,擺上花色特地挑選搭配過的系統書櫃,設計成書香走廊,光是這氣勢就好比度假民宿。
抓本書窩在喜歡的角落、或在沙發上慵懶地曬著從挑高落地窗射進來的陽光,就連簡約乾淨的臥房與貼心的衛浴設計,都有著旅宿感!由於多了主人每天的用心照顧和生活痕跡,譬如隨季節改變床單與窗簾花色、親自製作的乾燥花束等等,甚至比民宿還有韻味,也難怪親朋好友們來訪都直呼:「根本不需要去外面度假了!」

因為社區建築原本構造的關係,1 樓進門左手邊有個牆面呈圓弧形、挑高兩層樓的零碎區域。起初對於這個空間的利用度一家人感到困擾,但最後決定,與其設定成具有某種特定功能,不如將此區留白,形成角色多變的彈性地帶。呂小姐說,若想一個人放空、伸展、瑜伽或看書,就會想到這沒有任何多餘裝飾的圓形空間。有時,光是仰望高聳灰藍天頂,被周遭簡約純白、水泥、金屬燈罩與光影包圍著,便已感受到宛如海岸教堂般的寧靜洗禮。
另一個更加特別的區域,位在 4 樓。由於傳統推門已改成穀倉滑門,敞開時,臥房、空地、衛浴即一氣呵成串聯成兒子的個人天地。而現正靠著一排長桌的書房,原本屬於天井空間。因為看上這個區域的獨特可塑性,他們決定將壁磚打掉、露出原始結構,再重新以掃筆法上漆、加裝採光罩,完成有如國外 loft 才有的夢幻基地。2 個孩子一起在這擁有飽滿自然光源的書桌,各自安靜做作業、或分享生活點滴,擁有如此寬闊明亮的書房,想必令同學們羨慕不已!

其實一家人從前住台北,但為了給孩子接近大自然的成長環境,才在 17 年前搬到這彷彿一座大公園的桃園社區,能參與自己家的改造過程,更是一般台北孩子不可能經歷的寶貴經驗。從 1 樓衛浴木門、梯間格柵、扶手處處都有手作痕跡,每個空間之間的關係調配也在腦海裡規劃了千百遍,而呂小姐形容這段空間改造經驗真是「又興奮又疲憊」。
當初為了省預算,加上有美術設計背景,在看過房屋一圈後,很快就有自己的想法,所以認為不妨自己參與工程,雖然一段時間下來身體很是疲憊,但仍天天到場參與勞動,包括牆面補土、粉刷、屋頂防水、鋁窗噴漆、木頭染色等等,因為期待這個家完成的那一天。呂小姐說,這段經驗最棒的收獲是,所有不懂的事情都可以直接向師傅請教,也因為朋友般的互動,工程更加順利、並能調整到最佳狀態。

呂小姐熱衷居家佈置,平時就會吸收室內設計資訊,所以對改造空間有源源不絕的想法,加上喜歡與別人不一樣,因此在空間定調後必定還會來些細節混搭,如此一來特別能呈現每個家庭各異的生活味道。目前約一半家具是從舊家延用到現在,不過雖然是同一組家具,仍希望透過不同配置方式,創造截然不同的居家空間。譬如家具添購最大宗是系統收納櫃,呂小姐特別推薦廠商「Soka 家居設計」,板材花色很豐富、質感也很好,可與舊家具和水泥粉光地板相搭配。
其他家具/家飾來源包括:品東西、IKEA、品歐家具、向陽窗簾、格麗斯廚具、理想家生活家飾館、情有獨鍾藝品等;也有從路邊撿回來的回收五斗櫃、老家帶來用了數十年的櫥櫃。
1. 平時多瀏覽雜誌、網頁,找到自己與家人的調性
2. 一定要事先調配好預算
3. 首先掌握大空間的實用功能,其餘細節搭配可以慢慢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