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不論在建築或空間設計,我們時常看見或耳聞清水模三個字,究竟清水模是什麼?有什麼迷人之處呢?作為建築工法,清水模完美也不完美;僅遵守著機能性的建築結構體,清水模將混凝土粗獷性質轉換成非常細膩的表現,但也包容了施作過程中造成的自然紋理,從不刻意掩蓋瑕疵。不妨,我們透過 僕人建築空間整合 李靜敏設計師的建築作品,一起重新了解獨一無二的清水模建築工法吧!
我們所說的「清水模」是指以清水混凝土工法建造,一種非常純粹的建築形式。一般混凝土建築經過灌漿澆置、硬固等程序,待拆模後,會再於建築外部進行塗裝;但「清水混凝土」工法,強調混凝土澆置完成拆模後,即形成非常平滑的混凝土牆,牆面不再上任何塗料或貼磚修飾,而是以最原本的混凝土姿態呈現。正因為如此,清水模建築擁有獨特的沈穩靜謐、精練與細緻質感,不畏直接展露空間本質,有如一位大智若愚的長者,能給予來到空間裡的人安定感以及尋求自我的渴望。
因為清水模的施作過程非常地嚴謹,如果說建造過程有一千道程序,那麼這一千道程序都不容許一點差錯,否則就會失敗;從混凝土原料配比、震盪攪拌、模板設計到一次灌澆等等,每個步驟都在避免拆模後牆體出現不平整的麻面、鏽斑、露筋或夾渣等破損,否則需打掉重建。蓋一座清水模建築的事前規劃期很長,須協調各階段工種,經過反覆不斷測試,才能在最後灌造時一次到位。因此當我們觀看清水模建築時,實際上是看見了每一位職人各司其職,以「即使是簡單細節也要做到最好」態度所完成的作品,充滿了真實的生命力量。
學生時代開始從書本上認識清水模,日後也在國外接觸到許多大師級建築作品。大約在 10 年前,我旅行到日本,實際觀摩安藤忠雄的建築,充分感受到混凝土建築主體灌造過程中,那些模板的分割線、螺絲孔、自然紋理,配合空間和光影,直接被轉換成建築表現,那渾然天成的魄力,彷彿原住民面對大自然時的敬畏之情。其實,清水模建築的結構造型非常簡潔,但要做到好背後卻有很複雜的學問,所以之後我不斷專研,期許自己有朝一日完成一座全清水模建築。
過去作品多採部分清水模設計,而位於桃園青埔的「襲園」則是全清水模的建築代表作。在開始建造襲園之前,我們花了很長一段時間規劃。由於清水模澆置需要一次完成,一旦灌漿拆模後,就不能再於牆體做任何施工,因此空間機能訂定、電路配置、模板尺寸等施工細項都要算得非常精確,並進行多次 1:1 模型打樣測試。而最後的結果非常棒!「襲園」使用質地細緻平滑的模板,調配混凝土比例,讓質地呈現細緻微光的灰藍色,而且再搭配上玻璃、實木、台灣老石材來加強建築內部的採光、觸感、溫度及外部的豐富自然性意象。
一開始是希望社區有個能讓大家聚集、吸收資訊的場所,如同村落的活動中心。因此「襲園」建築裡每個空間都非常具有彈性,視需要提供不同功能,譬如我們可以看展覽、欣賞工藝、品嘗美食、一個人在角落看書、工作開會,任何事情都可能在這裡發生,隨性而自由。會採用清水模,是因為這種建築空間非常經得起時間考驗,可說是越陳年越美。而襲園除了是「僕人建築」工作場域,也是與所有人分享生活美學的地方,我們提供創作職人、新銳藝術家一個能與大家交流的舞台,並希望這些想法能藉由清水模的空間精神,一代接著一代承襲下去。
想了解更多清水模工法?設計師李靜敏 新書《襲園》與大家分享更詳細清水模理念!
《襲園》哪裡買? >> 博客來、原點出版
更多 @僕人建築空間整合 @襲園美術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