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專訪      室內設計      商業空間      家居      建材      建案 設計公司    品牌館  
首頁  >  專訪  >  設計師的家
「專訪」結構是所有事物的出發點 - 荷蘭資深建築師 Mathieu 的家
2016-08-02  編輯 Audrey  人氣 16,970


反應快,說話快,永遠都在東張西望的 Mathieu,是荷蘭南邊馬斯垂克著名的建築師。擁有超過三十年經歷的他,專業背景在建築,卻同時也是室內與家具設計師,喜歡畫畫彈琴與攝影的他,也對古典音樂有深刻的見解。他笑說自己是二十四小時的建築師,永遠都有做不完的事。Mathieu 早期在荷蘭安海芬建築系畢業後,回到馬斯垂克與朋友分租辦公室。隨著事務所越來越成功,Mathieu 在 1990 年將辦公室外移,買下原本這間辦公室的整棟樓當住家。

「結構是一個房子最重要的部分。建築的所有概念就是在於結構。世界也是如此,我們需要結構框架才能獲得自由。聽起來有點矛盾,但現在的世界就是太缺乏結構了。」

這棟房的格局是荷蘭 1750 到 1950 年期間的典型樣板。那年代建蓋的房子,與現在較簡潔集中的房子比起更氣派奢華一點。客廳飯廳以及各個空間都被隔開,不像現在偏好開放型的格局。於是,Mathieu 在搬進這棟高達五層樓的房子第一件事,就是好好規劃格局,讓空間完整連接在一起。Mathieu 強調,建築師的功能是在於加強屋子的結構與質感,並不是為了引起注意而去「佈置」一間屋子。




After receiving an architecture degree in Eindhoven, Mathieu started his architecture career in Maastricht, in the very house that he and his family are currently residing in. With over thirty years of experience, Mathieu’s expertise is in architecture but also found his way as a product designer, connoisseur in music and enjoys photography as well. He muses that he is a 24-hour architect with always endless things to do.

“Structure is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a house and is the foundation of architecture. The world also operates like this, we need a structure and framework to aim for the eventual freedom.”

Situated on a beautiful tree-lined street, the building was a classic prototype of Dutch architecture from the 1750s to 1950s. The typical characteristics at the time was to of course have a back and front of the house with divided spaces organised along an axis. The first thing Mathieu did was to reinforce the structure of the house - to reintroduce spatial connection whilst keeping its historical elements intact. While it may seem obvious to many that the most beautiful parts of the house are of the glass roof and glass staircase, to Mathieu it is often the underlying structure and invisible things that he appreciates the most - things that give reference and allow time to stretch indefinitely.




荷蘭馬斯垂克市/屋齡 97 年/居住時間 26 年/室內坪數 109 坪/格局 7 房 三廳 3 衛

喜歡的居家風格?
極簡。東西越普通越直接反而越有內涵。

靈感參考來源?
Everything and nothing.

喜歡的居家品牌?
Mies van der Rohe
Carlo Mollino
Dirk van der Kooij




家具採購來源?
沒有特定的地方,但通常都會找到與自己設計理念相同的產品。

自己 DIY 的部分?
家裡所有部分都是自己設計的,許多家具也是,但已經沒有耐心自己去建造了。

朋友形容你家是?
其實很多人無法形容出一個「感受」,因此只能形容他們肉眼所能見到的細節,一些可以被言語形容出來的東西。




最滿意的空間?
沒有特別的空間,但很開心空間很開闊,整間家都有被善用到。

最不滿意的空間?
因時間而異,通常燈光太亮太暗就會不想待在裡面。

最滿意的家具?
床,浴缸,鋼琴。

最不滿意的家具?
已經被我移除了。




最開心的事情?
這間屋子有很多歷史,內在結構使房子有許多功能性的空間。

最自豪的事情?
玻璃屋頂跟玻璃樓梯是最顯眼的部分,但那並不是我最自豪的地方。我最自豪的部分應該是看不見的地方 - 使內在結構更加堅固,讓房子更有邏輯,更實用與耐用。

如果能夠重來?
讓橫梁更粗一點,空間會看起來更氣派堅固,增加空間與建材的對比。

給網友的建議?
將房子結構設計好,任何細節沒有架構都沒辦法凸顯出自己的獨特性。


































相關報導
「專訪」準爸媽翻新 40 年老屋!25 坪簡約收納宅 – 台北林醫師的家
「專訪」獨特無拘的生活風格,高雄 50 坪特調混搭親子宅 - 設計師鍾鼎的家
「專訪」曲線美感悠然慢舞!高雄 70 坪現代親子宅 - 服裝設計師 Cherise 的家

「專訪」俯瞰曼哈頓迷人天際線,16 坪精品美式度假露台宅 - 高雄竇小姐的家
「專訪」台灣女生 Kess 的香港耕屋紀錄
專題採訪
「專訪」注入名家薈萃質感,緩生鎏光之景!綺麗現代風 67 坪家邸 - 比沙列空間設計
「專訪」調和一匙燕麥白,微甜柔光煥亮生活敘事!苗栗 32 坪單身女子寓所 - 宸居室內設計
「專訪」環繞露台綠意,遠眺雙北夜景!退休夫妻的 60 坪景觀宅 - 必設計 Studio B
「專訪」攬海入景,豐盈每吋時光!淡水 55 坪新古典休閒海景宅 - 構設計
「專訪」一揭荒蕪之外的鹽系侘寂!台中 25 坪簡約渡假寓所 - Salt 空間設計
設計師專訪
「專訪」注入名家薈萃質感,緩生鎏光之景!綺麗現代風 67 坪家邸 - 比沙列空間設計
「專訪」調和一匙燕麥白,微甜柔光煥亮生活敘事!苗栗 32 坪單身女子寓所 - 宸居室內設計
「專訪」環繞露台綠意,遠眺雙北夜景!退休夫妻的 60 坪景觀宅 - 必設計 Studio B
「專訪」攬海入景,豐盈每吋時光!淡水 55 坪新古典休閒海景宅 - 構設計
「專訪」一揭荒蕪之外的鹽系侘寂!台中 25 坪簡約渡假寓所 - Salt 空間設計
推薦品牌
NEOREST 系列極淨前瞻科技X優雅曲線外型,為你獻上最純粹的頂級衛浴享受。
TOTO NEOREST 演繹衛浴美學新境界,完美搭襯各式衛浴風格。
TOTO NEOREST 演繹衛浴美學新境界,完美搭襯各式衛浴風格。
熱門作品集
依傍日光之丘的美式洋邸-朗禾空間設計 VH.interiors
以侘寂之簡重塑家屋的光與軸,新北32坪柔潤流弧寓所-次動線室內設計
桃園31坪奶茶色輕美式優雅宅-燁辰室內設計
白晝離塵冷調,黑夜微醺有光!高雄19坪Lounge Bar精品寓所-謙品設計
賦予老屋新生命,承載一家人的生活回憶-日即設計
一屋悠揚藍調‧通往心之彼端!內湖37坪柔淡恬適寓所-攸關設計
青空下的柔光居所,斗六25坪與貓孩共居宅-落腳室內設計
台北15坪單身小宅,盈亮淡灰奶茶色的療癒生活-璞拾設計
點綴空間的藍,輕盈北歐混搭,放慢步調「從心出發」-琍旭室內裝修設計
點悅·生活-帷圓.定制 circle
兜住細節的簡約品味,新北24坪圓弧質感寓所-寓木制作
內斂大器,形塑低調的簡單奢華-Feeling室內設計
捎來一縷松綠色的風和日麗,苗栗35坪北歐輕奢光宅-宸居室內設計
框景入室,品味生活-由象空間urbesign interior&architecture
走進旅法時尚人士的家!高雄54坪藝術風格家邸-好室設計





DECOmyplace 全球室內設計與居家佈置社群

關於我們  .  廣告刊登

點居室股份有限公司
台北市信義路 2 段 251 號 9 樓 C
電話 02-2322-5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