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生活中每天喝下肚的飲用水,其實還有分「軟水」與「硬水」,從喝下去的口感就有差別。
軟水比較甘甜,而硬水則較為苦澀。不只是喝水這件事,還有洗臉、洗碗、洗頭、洗衣服、煮飯等都與水脫離不了關連,那麼軟水與硬水有什麼差別嗎?舉例來說,歐洲因為緯度與地形分佈,大部分都是硬水,容易讓水管、龍頭、蓮蓬頭產生水垢,日積月累下來,除了讓水產生更多雜質,造成水管阻塞,也容易讓熱水器無法散熱,使機器壞損。有時候我們到歐洲旅遊,突然「水土不服」,很有可能就是喝到硬水造成腸胃不適喔!既然硬水又這麼多壞處,是不是乾脆都喝軟水就好,那也不見得,最適合的水其實是水中的鈣、鎂離子介於 50 – 150mg/L 之間,也就是太硬太軟都不好,接著就來看看如何辨別軟水與硬水吧。
如何區分軟水與硬水主要是計算一公升水中礦物質鈣和鎂的總量,依照總硬度判別,依據 WHO(世界衛生組織)所公佈的數據為主分為四種程度:
1. 軟水:一公升水含有 0 – 60 mg 總硬度。
2. 中等程度軟水:一公升水含有 60 – 120 mg 總硬度。
3. 硬水:一公升水含有 120 – 180 mg總硬度。
4. 超硬水:一公升水含有大於 180 mg 總硬度。
最適合人體飲用的水建議介於 50 – 150 mg 之間,而台灣水質分佈如下:宜蘭、台東、花蓮三個區域受到地形影響為永久性硬水,北部則落在一公升的水含有 80 – 160 mg,中部則為 160 – 300 mg,越到南部則硬度越高,根據以往測試情形,高雄區域有高達到 600 – 700 mg,遠遠超過好水標準。
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準備玻璃杯,將水加入適量肥皂水,輕輕攪拌後,觀察泡沫情形,若是泡沬很少只有些微殘渣,即代表水質硬度偏硬,也可以用這種方式同時測試兩個地方的水質。另外,透過水杯加熱,觀看是否有水垢產生,太多也是水質偏硬。
就如同一般飲食,吃過量都不是件好事情,所以剛剛有提到,水質太硬太軟都不好,要介於一公升的水含有 50 – 150 mg 總硬度,才是最佳比例,最高不要超過 450 mg。好比日本水質因為地形關係,大部分的是軟水,不過根據英國研究期刊表示,軟水區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比率,相較硬水區則高出 10 - 25%。
長期使用硬水除了人體容易產生結石、頭髮容易脫落(硬水會堵住毛麟片,久了頭髮自然會掉),還有許多以下居家困擾:
1. 水垢堆積後會讓熱水器、洗衣機的管道塞住,降低使用壽命。
2. 使用硬水清洗衣物,纖維會被破壞,棉質衣物漸漸變得不柔軟,顏色也較快褪色,並且影響肥皂的去除污漬能力。
3. 料理時使用硬水會讓蔬菜流失營養價值,口感也較為不佳。也可能會讓鍋具產生太多水垢,導致導熱不良效果。
4. 洗手台、浴缸、馬桶也容易因為硬水而發黃。
5. 水龍頭容易因為水垢而有發霉、水漬產生情形。
一般常見的飲水處理方式包括:煮沸、蒸餾、安裝逆滲透、臭氧殺菌、紫外線殺菌以及活性碳過濾等,但這些大部分都只能殺菌過濾,無法完全使水質變軟,也有的會直接將礦物質全部清除,對人體需要吸收一定礦物質來說,也不見得是好事。最好除了一般常見的淨水系統,再多安裝一台全自動軟水機設備,好比由 格溫拜克 推出的全自動軟水機設備,能透過專屬 App 隨時監控軟水機運作情形,改善水質硬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