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偶然機會中,我們發現書店架上多了一本不靠圖片濫充頁數、不藏私的木工教學書,本以為是某某教學機構出版的教科書,詳細翻閱後才發現是一對熱愛木工長達 10 多年的夫妻檔 Chi 何慧琪 & Kenny 李宙芳,花了一年多整理出的武功祕笈,step by step 教你怎麼 diy 木工家具 (他們補充提到原本寫的步驟更細),為的就是要在台灣出版一本像日文工具書一樣精緻的中文木工書。我們二話不說馬上聯繫作者,直奔桃園新屋,兩個多小時的訪談,讓我們不僅對木工有了更深的認識,也提醒自己往後要更懂得珍惜每一件家具。
唸書時很喜歡看日本時裝雜誌,裡面偶爾會出現一些雜貨家飾,有一次我就拿著雜誌給我老公 (當時是男朋友) 看:我好喜歡這個喔。我老公回說:這那麼簡單,我做一個送妳。沒想到他就真的動手去找木頭,做完還真有幾分神似,我那時才知道那是他第一次動手做木工。之後我就常拿著雜誌,要他做新家具,而且越做越大,神奇的是,他都辦到了。之後我自己也捲起袖子做木工,現在反而我是全職木工教師,我老公則是下班後回家幫忙。
其實是惜物,小時候我阿媽要把缺角的花瓶丟掉,我會去把它撿起來帶回家,我覺得東西還很完整,只要洗乾淨,還是很好看啊。開始接觸木工後,從拿新木材開始練習做家具,到現在改造甚至修復舊家具,每件家具都像我的小孩,都很有感情。
記得 10 多年前開始接觸木工時,我就蠻喜歡嘗試將家具刷白或刷舊,但那時常被親友笑說哪有人家具是白色的,這幾年拜網路所賜,突然一窩蜂的人打電話說想訂製鄉村風家具,包括來上課的同學也不少人說要學鄉村風家具。我曾嘗試向他們建議做點不一樣的顏色或是造型,但似乎不少人希望跟別人一樣就好,讓我覺得有些可惜。
跟畫畫不太一樣,學木工的確要買不少工具,而且結構越多,就會需要用到更多工具,也就要花更多的預算。所以我建議大家一開始什麼工具都別買,先去報名離家近的木工教室,認識教室裡的工具,上個幾堂課,就知道自己適不適合學習木工,做木工很累,會把全身搞的髒兮兮,不過一但你發覺自己很愛,就能發掘出無限的樂趣。
每次我跟別人介紹我在做木工,最常就是被誤認為裝潢的木工 (我沒有冒犯的意思),我都會解釋我做的是木家具,是可移搬動的家具,像是木桌、木椅、收納櫃等。但還是會有人不免補個幾句:這種家具買現成的就好啦,會需要訂做嗎。
不夠尊重吧,就連對工具也不尊重!我們早期學習的資訊都來自日本書籍,以前沒有網路書店,要拜託朋友去日本玩時幫忙買書,我們其實也看不懂日文,但光看書裡面的圖片跟分解圖,我們就能摸索了。看到日本職人對待工具的尊重,使用完一定會妥善清潔保養,擺放的整整齊齊。沒做過木工的人可能無法體會,當木屑與空氣交融時,工作室裡每吋空間都會沾上木塵,工作完已經很累了,還能將工作場地回復成整齊乾淨的態度實在很值得學習。
應該是休閒活動,以我自己來說,來參加課程同學多半是體驗性質,作業常要我們幫忙收尾,只有 2 成不到的人是真正想學木工技術,遇到真心想學的學生,我都好興奮,也絕不藏私。可惜我發現很多同學比較在意結果,可能是剛好家裡缺件家具,想說來這邊做邊體驗,最後是不是靠自己完成的作品其實都沒關係。我這邊有 6 成學員是女生,比男生還多,曾經有位女學員來上課,老公很反對,後來那位女同學沒時間上完全程,她老公雖然很反對,但還是代替她上課,最後自己越做越有興趣,甚至還報名了進階班的課程。
有啊,我希望透過手作的木工家具能讓更多台灣家庭再漂亮一點。更多人學木工,動手幫自己家增添更多美感。我們這一代的美學教育還不夠,希望下一代能比我們更好,我自己就常跟女兒討論設計、討論顏色,像是我寫部落格時候,也會問她該放哪一張圖片好,從小就培養她習慣思考美感,我覺得這很重要,很多家長會想說小孩子懂什麼,根本不問他們意見,直接幫他們安排好。我剛開始跟我女兒討論時,她也答不出來,但重點是要引導她自己去思考,幾年下來我覺得她快比我厲害了,我從來也沒送她去上才藝班,我只是常跟她討論。
就像我剛才說的怕累,木工教室沒辦法開冷氣,不然會像沙塵暴一樣,夏天學木工很熱又累,冬天稍微涼快一點,我還是建議大家先去上課,通常去過 2~3 次就能知道自己喜不喜歡了。唯有興趣才能支撐一切,學木工很好玩,技巧也不難學,比較難的是美感學習,設計家具的線條比例跟配色,這是課程中比較難傳授的技能,即使上到很高階的木工課程,老師能教的也只是技術,美感跟風格完全得靠自己去探索,好看的設計不一定需要用到很難的技巧,複雜的技巧也不一定能設計出好看的家具。有心想精進木工技能的朋友們,美學是絕對不能偷懶的自修功課。
更多 手作屋 @blog @book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