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一頁頁紙上城市巡禮,以細微攝影手法捕捉建築光影身姿,字裡行間跳動著獨具見解與思維,回望旅日建築師 東京建築女子 李昀蓁的散策軌跡,足跡不僅遍佈日本城鄉,每一次的經典建築尋訪,皆抹除結構冰冷艱澀的距離,以柔軟的視角深觸讀者內心,領你一同於腦海探險未知。
正如以溫柔目光看待一景一物,回歸旅居東京的租屋日常,建築師李昀蓁耗費心思終於尋覓到一處頂樓露台公寓,敞門即有青空天際毫無保留迎接,無礙收攬遠邊流動的高樓剪影。
「這個家就如與陽台共生的都心小房間!」投放入自然北歐美學,以溫潤質調家具為居宅裹上和暖氣息,並將露台視為起居的延伸觸角,乘著日光沾花惹草、午茶歇息,在繁華水泥都市叢林裡,悠然覓得一方無拘的居心地,補滿能量靜待下一次啟程。
日本東京 / 屋齡 37 年 / 公寓 / 居住時間 2 個月 / 室內 11 坪 / 格局 2 房 1 廳 1 衛 / 居住人數 2 大
過往在台灣的時候,較為偏好以溫和米白呈現的極簡日式調性,而投入建築設計產業後,開始接觸義大利、丹麥、德國等各種家飾品牌,受到潛移默化的美學薰陶之下,現在傾心北歐的自然溫潤況味。
除了設計工作的經驗累積、空間巡禮獲取的養分與多元網路資訊,也會參閱日本雜誌 Casa Brutus、&Premium,以及北歐或歐洲傢俱型錄等。
日本與台灣存有租屋文化差異,相較台灣常見的公寓房型,日本少見單純 2 房的格局,或是兩間寢臥完全相連只有門做為隔閡,大幅降低居者隱私,抑或遇見老舊和室牆壁過薄、隔音不佳等隱慮。
針對外國人租房,相對容易遇見語言溝通障礙、生活習慣差異、是否會照顧屋宅等信任問題,加上前期費用如:押禮金、仲介費、保險、鑰匙保管費等租金支出與租約年期等限制,是過程需要多花心思處理的部分。
原本居住鄰近東京千駄谷,距離澀谷與新宿皆不遠,因為發覺此街區相當安靜,藥妝店、超市等民生機能臻於完善,因此從熟悉的地域開始尋找租房,期望具備寬廣的獨立陽台可栽種植物,以及乾濕分離配置、明火瓦斯爐等條件。
自然採光為首重,整個水平樓層至少需有兩扇窗保持良好的通風對流,以及避免挑選一樓等低樓層類型,易有幽暗潮濕、日光無法深入映照等情況。
正因了解搬家需耗費多少心力,希望未來可以落實「斷捨離」生活哲學,將家飾擺設減至最少,必要時再添購即可。
丹麥的 HAY、德國的 Vitra、芬蘭的 Artek 等設計家具品牌,較契合心目中居家場景。
衡量租屋存有未知的遷移變動,因此主要從 IKEA、無印良品採買家具,以滿足易組裝、好挪動等需求,並在網路選購 Charles and Ray Eames 的經典黑色餐椅。
動手安裝浴室的層架,從壁面提升充裕的垂直收納空間。
親友瞧見寬闊無際露台都驚呼「好棒的露台空間......」、「很適合搭帳篷跟烤肉!」,對我而言,若要給予家一個關鍵字,我認為是個與陽台共生的都心小房間。
陽台,喜愛在這悠閒拈花惹草,動手照顧植物、呵護綠意植栽一點一滴長大,又或親朋好友於此相聚喝咖啡、一起吃蛋糕點心,可以得到全然的放鬆。
玄關因為格局直接緊密連接衛浴,所以空間感顯得較為緊湊壓迫、潮濕幽暗,目前沒有找到解決的對策方式。
多功能的復古木框立鏡,因為房間坪數相當精巧,無法再容納巨大的床頭櫃,有了擱放淺台的鏡子後,不只可梳整儀容,也能滿足床頭置放物件需求,使寢臥整體較有層次份量。
冰箱旁原本要置放黑色推車,但剛好落差 0.5 cm 無法恰好融入,只好更改為擺置無印良品的雙層櫃取代,將黑色小車挪移到門口旁,是唯一較為美中不足的地方。
廚房設備與本質完善,擁有一字排開的懸吊掛架,讓調味瓶罐、鍋具器皿都可以獲得歸屬。
老房子容易遇見尺度不合的問題,例如租屋處門框太小,只能忍痛割捨原本的滾筒式洗衣機。
千辛萬苦找到擁有一望無際光景的露台公寓!
未來主要聚焦在露台的規劃,希望可以逐步添購戶外家具,完整理想的面貌。
針對無法大動裝潢的租屋族,若想增添空間的質感層次,可嘗試發揮燈具的白光、黃光等色溫轉變,堆疊迷人的光感變化,而在不大幅度敲牆鑽壁的前提下,建議挑選立燈、夾燈等靈活度高的燈飾,透過不同角度的漫射與投射,創造出符合情境的光氛效果,同時能運用窗簾、地毯等大面積的柔軟飾料做為點綴,適度拿捏色彩與紋理的比例,圍塑自成一格的品味主張。
資料提供 東京建築女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