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派靜好安然、時光清淺的畫面,是 寓木制作 爲一家三口描繪的溫馨家景,帶有北歐感簡約調性,也揉入一抹日式侘寂之韻,一如他們敦厚樸實氣息。
這是他們第三次合作,一起走過懷孕、孩子出生到成長,從 10 坪小宅、15 坪家屋換到 20 坪大樓,也隨著這段成家過程,讓夫妻倆對「空間互動性」有了漸進式轉變。
如今,「如何拿捏相處距離」成為他們最為重視的議題,於是,設計主軸以「迴圈」為概念,就為了在更大的生活場域裡,不減家人間的親密感。
「迴圈」代表著周而復始、往復相承的運轉或變化,如同生活一般,若能在所有熟悉事物裡兜轉,感受到安穩與支持,便是再平凡不過的福氣,正是如此盼望,設計師在隱私與緊密之間隱隱佈下一道流弧動線,使家的脈絡以無縫肌理牽引著日常習慣,把日子過成一種幸福迴圈。
本案設計上刻意稀釋了所有銳利轉折,在不變動格局的狀況下,以圓潤收角翻轉方正框架,就為了繫起所有互動關係,全室更採以天然水磨石、類清水模塗料,透過「無縫」鋪面強化空間的連續性,讓時空圍繞著家而展開。
「室內以純白色、木皮與泥質塗料為主,使用的建材非常單純,也真實呈現出材質本色,不只反映出這一家人溫厚質樸的性格,更是為了凸顯『弧線』存在感」設計師解釋,藉由 1:1:1 均分著白色、木紋和水泥比例,以重複性材料語彙,疊加出場景豐富性,納入日夜、方圓、動靜,還有簡與繁的細膩對比,在一脈相承基底中,連結了一步一景的情趣。
儘管住宅格局方正、採光充沛,但原天花高度卻只有 260 公分,又加上樑柱份量非常大,造就樑下只剩 215 公分高的緊迫局面,因此,選用薄型天花封板爭取寬敞感,最後僅壓縮了 7 公分高,並以凸顯手法取代原本包樑形式,特別利用不同向度的弧線修飾,同樣綴以溝縫弱化體積感,或加上燈線模糊高低邊際,由天地壁流線帶動場域關係,使樑體轉化為一式引導象徵。
台北松山 / 屋齡 30 年 / 電梯大樓 / 室內 20 坪 / 格局 2 房 2 廳 2 衛 / 居住人數 2 大 1 小
• 重視家人相處時間,想要有放鬆氛圍
• 喜歡簡單、好清潔的空間
• 盼有足夠收納規劃
• 希望能在主臥增加一間衛浴
木格柵映入眼簾,巧妙將衣帽櫃與鞋櫃退於無形,形塑了二進式進門路線。與此同時,天然水磨石踏著率真節奏,以屋樑為基礎,用無縫地坪連綿推開室內所有過道,同木質地材拋出一道反弧輪廓,收攏了客餐廳,分離了場景的動與靜;而天花也撐起圓拱式造型,以「迴廊」意象,牽動著人與空間的關係,不只反襯出開闊屋高,更淡化了樑體份量。
圓弧語彙引流著視線方向,以柔和曲面過渡了突兀樑柱,朝著光的來處開放。除去立面不平整的結構體後,水泥隱約襯於底下,收束著時間、光線與風的流動,拋開裝飾性的束縛,真正回歸了本質,而這依循減法設計的呈現,正是屋主一家的理想光景。
水泥、木料、水磨石層層堆疊,相隨著弧度、曲線、直角交錯出現,悄然為這片簡樸寧靜的基底,注入無聲的趣味與層次,示意了由外而內的進程,更暗示著玄關之界。
一座木質量體座落迴廊中央,分界著玄關、連動了餐廚與公私關係,隨弧線拉出三向度收納機能,既有玄關的鞋櫃與衣帽櫃,也以餐邊櫃補足了餐區所需,還拓出大容量儲藏間。從此,當一道線光劃過天際之時,便點亮了這面木質圓弧端景,對應著日間窗外一片景色,成就入夜後另一幅框景。
所有垂直轉角都被弧線柔和消弭,以柔軟姿態疊映家的不同視角。設計師更運用多元立面表現,如格柵、人字拼磁磚或自然木紋,區分出各領域之儲藏用途,連同突兀電箱都在這一規劃中,隱於無形。
當雙腳踏上溫潤木地板、越過了樑柱,木皮也在此時,裹成一圈屬於客餐廳的領界,靈活弭平了圍繞廳區四周的屋樑,烘托一堂歡笑與回憶。
順應既有結構柱,收納櫃依著柱深推展而出,掀起了牆面的起伏,作為餐桌之定位,恰似將迂迴路徑翻轉了另一向度,讓地壁相之呼應,緊繫著一室亦動亦靜的平衡。
接續著面的延展,就像回應了採光篇幅,敞開客廳朗闊無邊之模樣。即使簡樸韻味瀰漫,卻煥然一屋子的年歲,揭開家人間相互陪伴的期許。
水泥手感抹痕在旋身一轉後,逐漸佔據了配比,此一安排出於空間協調性,透過木料、水泥塗料和白色比重,主導視覺焦點與場域氛圍,以灰泥質感沈澱躁動情緒,為牆後的私領域而轉場。
顧及本案低屋高限制,於是大量運用了光線化解高度壓迫感,除了利用流弧立面擴張日光足跡、撐起家的空間性,在燈光方面,特別採用聚光式照明,以明暗之分襯托出空間立體感,藉此營造舒心無壓氣氛,搭配室內素雅建材與色調,徹底讓緊繃身心放鬆下來。
天然水磨石、後製清水模、木作、栓木實木皮、磁磚、超耐磨木地板
寓木制作
台北市松山區三民路102巷14之1號1樓
電話:02-2742-0150
E-mail:yumudesign3@gmail.com
FB:facebook.com/yumu2020/
IG:instagram.com/yumu.2020/
|